郑州市档案馆提升档案利用效率,加强档案信息安全
来源:郑州市档案馆  时间:2010-12-24 00:00  
    遵照档案服务于民的原则,更高效、快捷地提供利用,让档案的价值在信息化中提升,郑州市档案局馆依据国家档案局及河南省档案局指示精神,制定了重要档案异地异质备份工作方案和具体措施。
    民国时期(1912年至1948年)形成的档案,是整个馆藏档案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今年3月郑州市档案馆全面启动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工作,使我馆的原文数字化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郑州市档案局馆领导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专门成立了以市档案馆副馆长李明山同志为组长的数字化工作领导小组。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前期我们连续走访考察了多家兄弟单位,汲取他们的成功经验,决定民国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采取服务外包的方式,借助专业公司的技术力量,提高数字加工的质量和效率。接着与多家实力雄厚的公司进行接洽,并最终选择“量子伟业”作为合作伙伴。
    首先,我馆明确提出了数字化加工的详细要求,确定目录著录项目及著录标准、图像扫描标准、数据备份打包要求等数字化技术细节。在此基础上合作双方详细拟定并多次审议数字化加工服务合同及保密协议。具体工作中,小组成员以轮值班形式认真做好数字化加工工作中的档案业务指导,及时有效地解决各类问题,并分阶段地抽检、验收已完成数字化转换加工成果,确保目录数据库、图像文件及数据挂接的总体质量。
    根据民国档案的总量以及工作的时间安排,量子伟业公司投入了14位训练有素的业务人员和8台A0幅面的彩色高速平板扫描仪,以规范的流程,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紧张有序的原件扫描工作。共完成民国文书档案1893卷,条目录入53539条,全文扫描202224张(折合A4纸);民国地籍图1835张,条目录入1835条。
    原文数字化工作全面加强了档案部门的安全保障能力,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信息安全,能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为了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本阶段数字化工作结束后,郑州市档案馆拟决定将民国档案原件真空永久保存。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