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月华 敬佩之心话清流
来源:郑州档案馆  时间:2016-07-25 14:55  

当明白生命的珍贵,生活来之不易,我是怀着敬佩之心踏上巍巍太行——红旗渠土地的。

这是我第二次来红旗渠。(第一次九十年代末)故地重游,变化很大。渠水如当年,依旧哗哗地流淌着。得到涵养的山林,村庄、牛羊,却如经久打磨的一件件作品,越发显得精致,用满目生辉形容太行风土,一点也不为过。

新落成的红旗渠纪念馆,线条简洁、造型朴实。在蓝天绿树映衬下,每一位没有参观过的客人,都会心生向往。映入眼帘的每一幅图片、每一段文字、每一件实物,都让我震撼、、、、、、

1960年正月到1969年7月,整整十个春秋,十万林县儿女凭一颗红心、两双手,遇山开石、逢水架桥;雨天一身泥,晴天汗如雨,用血肉之躯,在连绵望不到尽头的太行山麓修成了一条“人工天河”,被人们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四十多年过去了,这条被林县人视为“生命河、幸福河”的水渠,共创效益17个亿,是红旗渠总投资的23倍。世代缺水少粮的林县一去不复返。

在红旗渠周边,随处可见一丛丛斑斓怒放的野菊、一畦畦随风摇曳的池莲、有香蒲、竹、雪松、以及许多叫不出名称的灌木林,站在林滤山顶,放眼望去,苍绿无限,一片安居乐业。当年那些开山挖渠的勇士,如果没有他们那种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没有他们把生命和祖国融为一体,视集体利益重如泰山的品质,哪有今天我们看到的一切!中华儿女忍辱负重、勤劳智慧,红旗渠是最好最有说服力的写照!今天,我们安享成果的同时,不能忘记当年那些开山架桥的前辈,那些为红旗渠奉献出生命的每一位英雄,他们和红旗渠一样,名垂千古、载入史册,世世代代活在后人的心中。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在参观过程中,已故领袖毛泽东的这句诗,反复在我的脑海中闪现。用此句诗形容壮观的“引漳入林”工程和英雄的林县人民真是再也合适不过。建党95周年前夕,局馆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红旗渠,是对红旗渠精神最好的诠释。也为我们后来人,更深入更透彻学习前辈英雄,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上了生动一课。

喝着红旗渠的水格外甜, 用红旗渠的山流洗把脸,清凉直透肺腑!努力生活,决不怠懈。不然,踏上太行的土地,吃着红旗渠生产的美味,会有一种尴尬。红旗渠的厚重让我坚信:名和利,要和个人努力与才华相匹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不敢夸大话为党旗添彩,却一定不能够为党抹黑。

山风掠过脸颊,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要返程了…….透过车窗,凝望夕阳下太行山的剪影,心中满是留恋,红旗渠此刻隐没在崇山峻岭中,只有满目青山,遍地花朵,提示我们,土地下浸透了红旗渠的清流,而且将世世代代滋润着林县和它的后代。

 

程月华

2016.7.1日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