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封市档案局:馆藏古今 察往知来 服务民生
来源:登封市档案局     时间:2013-06-17 00:00  

档案是国家社会以及个体在历史进程中的忠实记录,是城市发展、生活变迁的“历史记忆”。69日是“国际档案日”,截至目前,全市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共计馆藏163个全宗,档案资料共近30万卷(件、册),同时数字档案馆录入机读目录案卷级、文件级80多万条,全文数字化100多万页。

近年来,我市档案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科学引导,档案人默默耕耘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取得长足发展。不仅在艰难条件下成功创建了“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同时在档案工作向服务型转变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履。在市委、市政府全面创建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历史契机下,市档案局始终牢记“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的神圣职责突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民生需求”工作主题,遵循“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建设理念,以服务民生为重点,全面加强档案资源建设、档案馆基础和功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更好地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服务,以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档案服务为宗旨,以期守护登封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

30万卷馆藏档案 记录城市发展

  截止目前,登封市档案馆,馆藏163个全宗,档案资料共近30万卷(件、册),其中文书档案永久87683卷(件、册),专业档案24种,141855卷(件、册),科技档案1502卷(件、册),声像档案4508张(盘、盒),资料19431册。数字档案馆目前录入机读目录案卷级、文件级80多万条,全文数字化100多万页。

市档案馆在20086月成为河南省首家县级市晋升为“国家二级综合档案馆”之后,重点接收婚姻、退伍、中药材标本、会计、民师花名册、拓片等重要部门的档案。在对全市1981年到2009年婚姻档案16万件(人)整理录入数据库的基础上,又对退伍军人档案、老土地房产证档案进行规范整理。去年市档案局(馆)接收全市17个乡镇区(办事处)近140000户个人家庭(单位)建筑物现状固化档案,共录入目录104909条,数字化扫描283845页,截止今年5月底已全部整理完毕。参与编辑出版了《登封巨变》、《红色登封》等大型画册和视频光盘。此类民生档案实现了计算机全文检索,提高档案安全保管和查询利用,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的查阅,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完善档案信息网络平台,市民存查档案方便快捷

近年来,“登封市档案信息网”和“登封数字档案管理系统-档案利用平台”建成投入的使用,通过互联网,和政府内网与全市各单位建立互通,在部门对部门、群众对部门之间搭建了一个平台,构筑了一座互通的桥梁,也在在全省乃至全国打开了一扇展现现代文明在档案领域发展的窗口。

2012底,市档案局被以95的高分评定为“河南省档案信息化建设示范单位”。 截止目前,我市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共有13家单位经过专家组的评估验收。其中,省特级单位有3家,分别是法院、人民检察院、地税局,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2家:东华镇、卢店镇,省一级5:公安局、国税局、颍阳镇、国土局、东华镇,省二级3家。

 近几年,市档案馆每年提供查档近两千人次。今年以来,已经提供查询近1500人次。切实体现了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人民,造福百姓的宗旨。目前,市档案信息网累计访问量达140万余人次,档案信息平台累计访问量达4万余人次。

加强档案管库建设,不断拓宽服务领域

市档案局一直以来积极协调、主动参与重大活动档案资料接收工作。2012接收了近140000户个人家庭(单位)建筑物现状固化档案。同时,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馆藏档案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为社会各界群众提供民生档案等查阅利用,利用长霞先进事迹展览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未成年人体验教育基地和党员活动基地,为广大党员群众和青少年提供学习场所,为全国各地来此参观学习的人员搞好接待,提供服务,年接待5000余人次。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