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遗产研究”学术成果,继填补中国大运河申遗河南郑州段空白之后,再获“郑州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三等奖项,并受到郑州市委政府联合表彰。
郑州市惠济区档案局、宣传部、文化旅游局,基于潜心“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遗产研究”多年,借助中国大运河申遗历史战略机遇,集结政府社会、历史文化、水利交通、文博考古、环保规划、生态旅游等方面知识和技术力量,凭借档案史料与大运河遗产特有资源优势,创新“档案史料与田野考古甄鉴”科研模式,最终以共同付出极大心血和代价,“破解千年历史考证难题”,致使其大部分遗产千古沧桑科研揭秘,为助力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填补河南郑州段历史空白,做出挖掘调查考证科研贡献。
其中尤以“当今枯河、索须河与贾鲁河部分河段约30公里,锁定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古鸿沟、汴河)故道”, 与“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活态遗产体系”的揭秘,成为中国大运河申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经中国世界申遗专家考察遴选推荐,首要作为“立即列入项目,直接进入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填补了中国大运河遗产河南郑州段历史空白。继而郑州市与惠济区政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疏浚整治和规划保护,致使“大运河通济渠郑州段”,最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当今世界“中国水文化”之瑰宝和中国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隋唐大运河郑州荥泽枢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底蕴深厚。作为当今世界厚重河南的文化遗产名片,为建设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提升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原荥河洛文化”体系,打造“中国水文化”精髓,契合“一桥一路”经济带,推进自然生态水系文明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宝贵资源载体和黄金宝藏,而具有特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