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调研报告
来源:郑州市档案局科教处     时间:2008-05-17 00:00  

 

[ ] 本文依据对郑州市档案人才现状的调查报告,在对全市档案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档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现状,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 档案  人才队伍建设  调研

   

根据《郑州市档案局各处室职责》规定,郑州市档案局科技教育处的职责之一是“负责全市档案队伍建设规划的调研、拟定及组织实施工作”。该处自2005年成立以来,就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从2005年下半年开始着手对全市档案人才现状进行调查摸底。近一年来,通过发放调查表、到县(市)、区及部分单位实地调研、和档案人员进行谈话了解等形式,对全市档案人才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一定的资料,同时在对人才队伍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档案队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现状、提高档案人员素质的对策。

一、全市档案人才队伍现状

在调查摸底阶段,科教处共发出《郑州市档案人才调查表》数百份,收回246份,其中约100份为郑州市辖县(市)、区档案从业人员,其余为市本级档案从业人员。可量化数据中几个比较重要的数据见以下表格:

郑州市档案从业人员性别构成情况表

 

人数

数量(人)

246

44

202

比例(%

----

17.9

82.1

 

郑州市档案从业人员年龄构成情况表

年龄(岁)

20-29

30-39

40-49

50-59

60以上

数量(人)

83

84

64

14

1

比例(%

33.7

34.1

26.0

5.7

0.4

注:其中年龄最小的21岁,最大的71

郑州市档案从业人员学历构成情况表

学历

研究生

本科

大专

中专

高中

数量(人)

2

90

123

1

14

比例(%

0.8

36.6

50

0.4

5.7

 

郑州市档案从业人员档案专业工作年限表

专业年限(年)

1-5

6-10

11-15

16-25

25以上

数量(人)

139

49

25

25

8

比例(%

56.5

19.9

10.2

10.2

3.3

     郑州市档案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务情况表

职称

助理馆员

馆员

副研究馆员

合计

数量(人)

32

23

3

88

比例(%

13

9.3

1.2

35.7

    除以上数字外,我们还在调查表中对被调查人员的第一学历即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校、学习专业情况进行了摸底,同时调查的还有就业后参加档案专业知识继续教育情况、近年来完成档案科研成果、论文情况、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还对档案从业人员对改变自身现状、提高素质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征询。

二、人才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调查情况看, 我市档案人才队伍现状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知识结构不合理,缺少高学历的人才,特别是现代化建设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和复合型人才短缺;尚未建立起一支管理型、研究型、服务型、技术型并举的档案人才队伍。具体分析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1、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单一技术性型、传统专业型人才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少。

2、人才分布不尽合理,大型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多,小型企业、民营企业人才少。

3、性别比例失衡。男性占全部从业人员不足两成。

3、人才整体素质偏低,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仅占被调查总量的1.2%,年龄趋于老化,断层问题比较突出,高层次专业化人员大部分已到或接近退休年龄,而中青年业务骨干数量不足。具有大学本科的以上学历的仅占人才总量的人才仅占总量的37.4%,且这部分学历多为后取学历,与河南省新出台的《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要求从业人员学历结构在“十一五”期间本科以上达到50%以上还有不小的差距。

4、队伍稳定性堪忧。从调查看,从事专业年限在5年以下的占全部从业人员的56.5%。很多人只是把档案工作作为“职业”而不是“事业”,一有更好的机会就会换到其它专业的工作,并且很多是单位内部的转换。这种现象导致许多单位的档案工作由新手从事,影响了工作质量,并因此引出业务上的一些问题。

(二)问题存在的原因

1、体制未突破,机制不健全。人才成长环境不够理想,人才自由流动、自主择业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机制还不够完善。现在人才配置很大程度上还带有计划经济的分配色彩,人才队伍配置的市场化程度不高,双向选择的市场机制未真正建立和形成,人才政策对人员进出的管理特别是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统得过紧,导致用人单位难以落实用人自主权,想要的人才进不来,进来的不一定是需要的人才。

2、分配制度不灵活,温饱型、大锅饭的工资分配方式调动不了人才的积极性。

3、多年来重资历、讲学历的职称评聘,激发不了人才的创造性。

4、档案部门的地位不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档案部门长期形成的默默无闻、付出多、回报少的收益制度体现不了人才的价值,既难以吸引优秀人才,又难以盘活现有人才。

三、提高档案人才整体素质的对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指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对郑州市均提出了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要求。河南省委、省政府在2006612公布的《中原城市群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对郑州市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定位。郑州市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很快,这与全市人才队伍建设是不可分的。档案部门如果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真正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自身的价值,就要把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作为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

(一)在认识上提高

1、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与时俱进,努力转变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陈旧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和以人为本的观念。进一步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努力营造鼓励档案人才干事业,支持档案人才干成事业,帮助档案人才干好事业的工作环境。

2、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政策支持,进一步重视档案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定期对档案系统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出台有关档案人员给予特殊津贴的政策,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把有志于献身档案事业的优秀人才凝聚到档案事业中来。

(二)在理念上更新

1、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在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研究制定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改革教育培训的机制、内容和方法,加大教育培训力度。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人才在实践中不断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2、与高校联合开展人才教育。鼓励档案从业人员参加档案专业学习和知识更新教育,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充分发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的作用。同时积极为实习提供培训基地,做好人才的培养与选拔工作。

3、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建设学习型单位、培养学习型人才。在从业人员中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鼓励人们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档案局、档案馆、档案室,培养学习型人才。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

(三)在形式上多样

1严格控制入口关,因岗择人,择优录用,公开、公平、公正招聘,吸收高素质人才,构建知识结构合理的档案队伍。基层档案部门对新进人员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并进行初任培训。

2、不断改革劳动人事和职称职级聘任制度,努力营造档案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职工能进能出,人才合理流动的管理机制。

3、着力档案人员多种形式的在岗培训,尤其要鼓励年轻职工在职攻读研究生,使之成为档案馆(室)的中坚力量。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