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文化资源如何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探讨性文章)
来源:郑州市档案馆     时间:2011-11-25 00:00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为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档案是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记录,是一种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化,是文化的精髓。新的历史时期,档案馆如何利用自身储藏的文化资源为城市文化建设服务,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加大征集工作力度,存储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
    随着社会的进步,档案已不再仅仅是政治的产物、政府的珍藏。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档案作为整个社会的财富,正在由幕后走向前台,从封闭、半封闭状态逐步走向开放,其文化存储和传播功能越来越多地在实践中得到体现。要使档案馆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库,就要做好档案的征集工作, 存储丰富的档案文化资源。把该进馆的档案依法完整齐全地接收进馆。在收集文书档案的同时,要加强专业档案、实物档案和新型载体档案的收集,把反映城市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城市建设和历史轨迹的声像档案资料收集进馆。要从传承历史文化、弘扬民族文化出发,注重收集征集具有地方特色的档案,把各个历史时期和当代有一定影响的名人档案、各种民间档案收集进馆,使公众领略人类文明的精华,感受档案记录历史、承载文化的传播功能。在收集纸质档案的同时,还要注意收集电子文件。如果档案馆独有的、丰富的馆藏资源能够很好地与当今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传播渠道相结合,将会产生独特的优势,迅速、便捷、准确的将档案资源转化为社会共有的文化资源,从而推动整个城市文化品位的提升。
    二、创新服务方式,从“坐等迎客”变为“主动出击”
    曾经,档案馆是个神秘的“保密单位”,人民群众很少把档案馆与自己的现实生活息息相连。所以,虽然档案馆为社会精心保存了称得上是“历史记忆”的档案,人们却很少知道,档案一度疏远了普通百姓。在步入信息社会的今天,作为保存档案的基地,档案馆禁锢已久的大门已经开启,它强烈要求介入社会生活、回归文化环境和重塑自身形象的愿望已成客观存在。因此档案馆要及时顺应形势的需要,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渠道,拓展服务领域,逐步创建并完善档案信息中心、现行文件利用中心、档案寄存中心、档案鉴定整理中心、档案抢救与保护中心、档案目录中心等新的服务领域;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网上查阅,电话、信函、电子邮件代查等多种服务方式,形成综合性服务窗口,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在创新服务方式,贴近人民群众方面实现突破, 从“坐等迎客”变为“主动出击”,以全新的服务理念全面打造档案馆的新形象,有效拉近档案馆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进而积极地、有目的地向社会宣传档案馆文化,大力开发有价值、有品位的档案文化产品,在传播先进文化、促进文化研究和建设本地文化方面有所作为。
    三、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弘扬先进文化
    档案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巨大文化财富,与时俱进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利用档案资源举办专题展览,以档案特有的真实性、直观性感化观众,是档案馆文化服务于城市文化的直接体现。档案馆要围绕重要节庆和大型纪念活动,围绕本地区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热点问题,举办一些展示本地历史人物、特色文化、城市经济建设和发展成就的展览,吸引众多的参观者,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源自档案的文化服务,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课堂。它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示、影视播放、文字讲解等多种方式,把伟大的民族精神生动、具体、形象地再现出来,使人们从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因此,档案馆通过举办档案展览和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一方面能吸引更多的人到档案馆,通过参观了解档案和档案馆文化,提高档案工作的地位和知名度。另一方面通过参观展览,激发他们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激情,达到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的目的。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