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编研工作与和谐社会建设
来源:郑州市档案馆     时间:2011-12-12 00:00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摆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也为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要求。
    档案编研作为档案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理所当然地要围绕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我们要转变观念,开阔视野,创新形式,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主动、全面、有效的服务,同时也要紧跟时代、贴近生活、面向大众,努力开创档案编研工作的新局面。
    一、转变观念,主动服务
    要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编研工作,首先要转变观念,克服“等”“靠”“要”思想,要主动出击,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各行各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果我们档案编研工作者不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还是抱着等靠要的思想,等米下锅,等人把现成的编研课题送上门,那肯定是没有出息的。
    有为才有位。近两年来我馆积极执行上级下达的任务目标,并广开思路,主动寻找新的突破口,编辑出版了一些高质量的档案编研材料,2009年的《郑州解放》和2010年的《郑州解放档案文献图集》在各级领导和干部群众中产生了较好的反响。档案事业经费申请和工作的开展也得到了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有关部门的配合。
     二、由关门编研转变为开门合作,走开放式编研之路
    开放和谐是舒畅档案编研通途的基本保障。档案编研的路子要想越走越宽、越走越通畅,在运作理念上要开放和谐,走开放式社会化编研之路。开放搞编研,编研项目成为多家的合作成果,这不是谁动了我的奶酪,而是充分利用各方优势,共同把档案编研开发这个蛋糕做大,这是档案编研理念的又一拓展。开放搞编研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形式上,不是编研部门独家,而是与馆内、馆外多家合作,优势互补,实现科学合理的课题组合;二是在内容上,不仅仅限于馆藏,在依托和立足馆藏档案的同时,适度吸纳社会文化资源作为补充,以求编出更完整系统的文化产品。
    以2009年编辑的《郑州解放》为例,2009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郑州解放61周年,我们积极与郑州市电视台等媒体寻求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践证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社会上得到了极大的好评,同时该书于2009年11月获得了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编研出版工作指导委员会的表彰。
    三、积极探索创新形式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任何工作都要创新。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提出,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深入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创造更多的服务方式,提供更好的档案文化产品,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服务。
    社会生活日趋多元化,公众文化需求日趋多样化。档案编研工作也必须寻求与公众的结合点,提供丰富多样的编研作品,满足各方面各层次的需求。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编研成果的社会效益,让尽可能多的人分享我们的档案编研成果。从小编研走向大编研,使编研工作走向人前,为档案工作在社会上争取更有利的地位。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要认清和谐社会建设赋予的历史使命,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我们档案编研工作应有的作用,作出我们档案编研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打印此文 关闭窗口